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无记故。供养无记可知。非染净心。于自妻子等。而行 惠施。
名饶益无起。施以三业。而为其性。假亦得通表
色声。繁非细述。

二三界分别者。业生五境。唯欲界具。 (第 0154a 页)
相续解脱经说。前三戒
学。禅为定学。般若慧学。精进通策别为一门。
故有四种。或说为五。谓哀悯爱语勇猛 惠施
说深法义。如地持说。哀悯摄禅哀悯是悲。
悲亦是禅。故摄禅定。爱语摄戒及与智慧。良
以爱语离口四过戒分 …… (第 0706b 页)
忍进及慧。由勇
猛故苦缘不动。故摄忍辱。由勇猛故策修善
法。故摄精进。由勇猛故能入深义。故摄般
若。 惠施
摄檀。说深法义摄禅。摄慧依禅起
说。是故摄禅依智起说。是故摄慧。或分为六。
所谓檀等六波罗蜜。或复说 …… (第 0706b 页)

休息名摄精进。分别善修名摄般若。又复禅
不味不著亦名摄般若。云何般若摄馀五度。
修行慧时能以正义 惠施
众生名摄布施。以
智慧心观过不为名摄持戒。于诸法中思惟
不动名摄忍辱。又以智慧堪忍他恼亦名摄
忍辱。 (第 0709a 页)
生极快乐。或得斯陀。或得那含。长者先得须
陀洹果。为是不说。此初慰喻。具足善戒以为
第二。多闻第三。 惠施
第四。善慧第五。正见第
六。正志第七。正解第八。正脱第九。正智第
十。一一之中。慰喻之法与初相似。十 …… (第 0741b 页)
品。德广难穷。名
为无尽。无尽之德苞含曰藏。藏别不同一门
说十。十名是何。一信二戒三渐四愧五多闻
惠施
七慧八念九闻持十辨。于法决定名
之为信。信何等法。如彼经说。信一切法空无
相愿。及闻种种差别法门。闻 …… (第 0742c 页)
 七约对六度共相收摄 八离合废立 九浅深分齐)

第一释名。信等十行如地经说。名字是何。
一信二悲三慈四舍五不疲倦六知经书。亦
名知经论。七知世智八惭愧九坚固力。亦名
不动力。亦名勇猛力。亦名勇健力。十供养诸
佛。如说修行决定名信。恻怆称悲。爱怜曰慈。 惠施
名舍。策修不惰。名不疲倦。善达五明。名
知经书。亦名知经论。善解时宜。名知世智。于
过羞耻。称曰惭愧 …… (第 0743a 页)
信。于诸众生有杀害想。违于
大悲。大悲以对治。于诸众生有瞋恚心。违
于大慈。以慈对治。顾身命财。违于 惠施。
以舍
对治。于诸众生多求众具。违于不倦。不倦对
治。问曰。不倦应治懈怠。何缘对治多求众具。
释言。以 (第 0743c 页)
方。妻子为西方。亲族为北方。仆使
为下方。沙门为上方。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
方。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 惠施
及燸语利
人多所益。如彼经说。敬东方中。子于父母五
事敬顺。一者供奉使无违失。二凡有所为先
白父母。 (第 0768b 页)
能善解诸法义。故名婆伽婆。四有大功
德无能胜人。故名婆伽婆。五有大名闻遍十
方故名婆伽婆。六能种种大 惠施
故名婆伽
婆。七于无量阿僧祇劫。吐女根故名婆伽婆。
诸恶烦恼是女根本。如来尽舍故名为吐。十
号如是。 …… (第 0864c 页)
正辨因中。义别三门。一
者别因。二者失因。三者通因。言别因者。三
十二相得因各异。如地持说。持戒忍辱 惠施。
故得足下安平。如涅槃说。持戒不动。施心
不移。安住实语。得足下平。供养父母和上师
长。苦恼众生为作 (第 0873c 页)
不堪忍耐。妒忌心生。自住忧苦。所依
为业。

云何悭。谓施相违。心吝为性。谓于财等。生吝
惜故。不能 惠施。
如是为悭。心遍执著利养众
具。是贪之分。与无厌足。所依为业。无厌足
者。由悭吝故。非所用物。犹恒积聚 (第 0853b 页)
等事。而不时时独处
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和好方
便。如是于应乖绝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 惠施
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军阵所作所
成机务等事。于应摄受大力朋党所作所成
机务等事。皆不时时独处空闲。 …… (第 0858a 页)
为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
何无罪。作何等业能致吉祥远离诸恶。设得
闻已亦不勖励如说修行。不能时时 惠施

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专行放逸不修法行。
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五衰损门。当知此王退
失现法后法义利。 …… (第 0858a 页)
等事。能于时时独处
空闲。或与智者共正思惟。称量观察和好方
便。如是于应乖绝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 惠施
所作所成机务等事。于应军阵所作所
成机务等事。于应摄受大力朋党所作所成
机务等事。皆能时时独处空闲。 …… (第 0858b 页)
为善。云何不善。何等有罪。
何等无罪。作何等业能致吉祥远离诸恶。既
得闻已善能勖励如说修行。亦能时时 惠施
树福受斋学戒。如是名王无有放逸专修法
行。若有国王。成就如是五方便门。当知此王
不退现法后法义利。略 …… (第 0858c 页)
。是王名为士用圆满。若诸国王
任持正法。名为法王安住正法。名为大王。与
内宫王子群臣英杰豪贵国人共修 惠施。

福受斋坚持禁戒。是王名为功德圆满。果报 …… (第 0859c 页)
之物具足美妙香味
与触。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

又依施田说有三人。一者有人。于爱于恩而
惠施。
二者有人。于贫苦田而行 (第 0860b 页)
惠施。
三者
有人。于具功德最胜福田而行 (第 0860b 页)
惠施。
初名下
士。次名中士。后名上士。复有差别。施于所
爱名为下士。施于有恩名为中士。施于贫苦
具德胜田名 (第 0860b 页)
为上士。

又依施心说有三人。一者有人。将欲 惠施

心欢喜。正 (第 0860b 页)
惠施
时心不清净。 (第 0860b 页)
惠施
已后寻复
追悔。二者有人。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追
悔。三者有人先心欢喜。施时心净。施已无悔。
(第 0860b 页)
坏故。性不分明。即此善恶能招劣果。如于觉
时。或缘别事。不为恭敬。或时馀思乱心。于彼 惠施
虽行果不增。大识虽无境果亦同。然随
种差别。能招当果爱非爱事。由斯梦觉体有
差殊。得果不同。非乖道理 (第 0095a 页)
二门依四法明略义分三。一
标。二释分四。一依欲明障出家。二依瞋明损
他。三依痴明不敬父母。四依爱明不 惠施。

显过分二。一标。二释分四。一障出家过。二离
无恚害过。三不敬父母过。四不 (第 0840a 页)
惠施
过。

三十释显示离善说法律皆空无益颂分三 (第 0840a 页)
大故。心好受用。非少财位。其性好乐广大
财位。以事业广大。而非狭少故。又前已明。施
物虽少。而能均布 惠施。
广大而非狭少。今明
性好乐大财位施。能均布事业。广大而非狭
少。即与前文少物多物好乐为异也。

论云 (第 0130a 页)
 安住律仪言。依佛戒 阿笈摩见。谓住因果。

此阿笈摩有二义。一是传义。即佛教相传。先
名阿含。阿含经也。二辨因果义。因转至果故。
今取因义。定有果。见住定有果。随所来求者。
而行 惠施。
论解二相以外施物施诸众生中第二相。云
二求自在者一切断心普皆施与者。谓于资
财中。求受用者。资彼 …… (第 0144b 页)
仪而施不以非仪。谓不施彼刀毒酒等。无乱
心施。其义可知。

论云又诸菩萨于一切施谓财施法施无畏施 惠施
者。准解两施讫。下结文。法师云。若异
门。体相。释名。此是法义无碍解。能诠。所诠。多
异门分别等故。 …… (第 0144c 页)
而行 惠施。
是名巧慧。又四无碍解中一一。皆
有异门体相。乃至因果等。未必别配之。此大
义。

论下结文中。云总略 …… (第 0145a 页)
次结又诸菩萨
终不口授求过外道所有正法。乃至我定当
于此经等法不自在故不施于我当知是名菩
萨巧慧而行 惠施。
由无碍解施故者。次结又
诸菩萨于一切施谓法施财施法施无畏施。
若异门等。乃至结文。菩萨巧慧而行 (第 0145a 页)
惠施。

胜意乐施故结上四无量门。由施障对治智
故者。即结四障四对治智。由增上意乐胜解
施故者。即结次前空 (第 0145a 页)
行由
智发故。三者勇猛。精进忍慧三摄。据实但是
精进。以由慧发。安受长时苦忍故。所以兼论。
四者舒手 惠施。
是施度摄。五能解甚深义理
密意。是定慧摄。若唯剋体是慧。以定发之慧
胜故。并从胜发同时而行言定。此五 (第 0157c 页)
答第三问中是诸菩
萨所现行事非此义中意所许施等者。景云。
此释疑难。难云。菩萨行施本为安乐前人而
惠施。
云何逼恼妻子乃至大男大女等令
其苦恼将施前人。为通此难。故云是诸菩萨
终无逼恼妻子行施事。非此中意所 (第 0441a 页)
施。财物虽少下明少财施。多财施中
三时心净。施前心喜。正施欢喜。施后无悔。物
多普惠物少济贫。言无所 惠施
深怀惭耻为
他赞施等。是无财施。敬田可解。次明法施。其
彼彼此世他世等者。于彼三世离恶行善事
中作不 (第 0489c 页)
种因。
若在地前唯有漏善业。若在地上通漏无漏。
若感有漏果者此因名有漏。若感无漏果者
此因名无漏。言 惠施
光明鲜净衣物名形色
因者。言形生非形显之形。若显之形即有
光明显色因感形色果义。故知形者但是身
之形 …… (第 0498a 页)
不依名利心说。上来解神境通。初开二
章二别解竟。自下第三总明二种二事业。一
者引入圣教与出世益。二者 惠施
利乐与世
间乐。次解随念宿住智通中。初辨忆念境事。 (第 0518a 页)
然。第十五不越学处而行 惠施
者。谓不以杀
生盗他物等而行 (第 0531b 页)
惠施。
第三明施方轨中有
二十九句。第四不以异意不以愤怒挠浊之
心而 (第 0531b 页)
惠施
者。不以矫诈别有所期名不以异
意也。第九终不妄计唯一切种极善清净而
(第 0531b 页)
惠施
等者。或有妄计施者如法受者如法
财物如法名一切种极善清净。如是施者是即世及出世间离欲清净之道。此乃非 …… (第 0531b 页)
此心。于
三施中第一舍上妙财物。第二第三非上妙
财物。清净施有十相。言非来求者疾望得财
如诸菩萨速希 惠施
者。共速希 (第 0532c 页)
惠施。
遇其前
人疾望得财。不执取施者。旧论云不异见言
或执此见空无有果等。有三见。一空无果见。
二害为正法 (第 0532c 页)
虽有一业义说杂业。又
由事差别建立等者。犹如有一教化他人共
造经像于经像。物复行侵损。或夺他财而行 惠施。
此等皆因事差别立言。又由自性建立
等者。善恶性异合立一果。随于一所许作利
益。即由馀事作不利益。自下 (第 0719b 页)
回向于彼者。求财是贪。行施回向
凡得多财。亦是贪。泰云。于八种中多贪名
垢。第七执取于见是见取。及谓 惠施
舍财。但
有彼生死离染果故悭不慧施。此是通方便。
谓为非是方便故邪见摄。馀文可解。六十二
明调善。先 (第 0739a 页)
五句。六坚法
者。即六和敬也。二释大师等六句。三释序
等四句。四释善见等五句。五释圣等三句。第
五解 惠施
有九句。第六解厌有三句。第七解
梵志。初散释五句。后总料简有其两番。前番
中。言现在未来名有者。当现 …… (第 0815b 页)
一切
法印。涅槃寂静者。依无相门建立第四法嗢
拖南是涅槃法印。泰师云。嗢拖南有二声。若
重声云摄取物 惠施
他故。若轻声云是云要
略义。如一切行无常等。是诸法要略义。故今
轻声。下举两复次广释。于中。初一复次 (第 0821a 页)
遮持令不堕落。文殊师利复作是
言。世尊。若有众生凡所求索。我悉能令一切
具足。智幢菩萨复作是言。我能 惠施
众生大
智。法幢菩萨复作是言。世尊。我能以法普施
众生。日光菩萨言。世尊。我能施于众生安乐。
月光菩 …… (第 0960a 页)
一切众生
令不放逸。无尽意菩萨言。世尊我能教化一
切众生。悉令知见无尽界义。月子菩萨言。世
尊。我能 惠施
一切众生无上安乐。善月菩萨
言。世尊。我能施于一切众生安乐之因观世
音菩萨言。世尊。我能救护众生怖畏 …… (第 0960a 页)
成就是四施已。能调其心破坏憍慢
修集忍辱。舍利弗。出家菩萨具足忍辱。则
能受持菩萨禁戒。又复具足三种 惠施。
乃能
受持菩萨禁戒。一者施。二者大施。三者无上
施。施者。于四天下尚不吝惜。况于小物。是名
为施。大 …… (第 0960c 页)
愿观我诚心忏悔。我
从今日更不敢作。复次十方诸佛及诸菩萨
至心谛听。若我过去无量世中。及现在世所
惠施
乃至施于畜生一把。若我持戒乃至
一念如是功德。悉以回向无上菩提。如过去
佛及诸菩萨发愿回向。如未来佛 …… (第 0961b 页)
之难能为救解。知恩
念恩受恩能报。受他寄付不令他疑。若是重
宝心不贪著。于己物中心无吝惜。能食能衣 惠施
于人。能调欲心耽䤄之心调戏等心贪
伎乐心修集惭愧。虽获大宝不生贪喜。是名
檀波罗蜜菩萨性印。云何尸波 …… (第 0963a 页)
。能勤精进救拔众生烦恼诸苦。是
故菩萨求于大力。是名报果。菩萨何故求于
无胜。菩萨若得是无胜者。则能 惠施
一切众
生所须之物。以是因缘能令众生乐见闻法
信受其语。是故菩萨求于无胜是名报果。是
八报果菩萨具者 …… (第 0967b 页)
道。观实非实。观善非善。观
法非法。观上观下。观白观黑。观十二缘。是名
智因。若勤精进修集一心。乐憙 惠施。
乐持
禁戒。乐修忍辱。是名福因。若勤精进修集
一心。乐闻受持书写读诵解说菩萨秘藏经 (第 0967b 页)